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绵竹年画##绵竹年画节##非遗过大年##到绵竹过中国年

#绵竹年画##绵竹年画节##非遗过大年##到绵竹过中国年

发布时间:2024-03-31 2:34:43

  1. 绵竹木版年画,为何能进入非遗?
  2. 绵竹年画的历史
  3. 明清时期,()年画是西南地区的最重要的年画品种。

一、绵竹木版年画,为何能进入非遗?

绵竹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盛产竹子,其中最为著名的绵竹是造纸的上好材料。绵竹木版年画技艺主要分布在绵竹市城区剑南镇和北部的拱星镇、清道镇、新市镇、孝德镇等地。

绵竹木版年画

绵竹龙门山中段与成都平原北部连接,成都自唐以来便是国内雕版印刷的中心,绵竹受其影响,相传在宋代已有木版年画生产。据口述资料,清代乾嘉年间,绵竹有年画从业人员九百余人,大小规模不一的作坊三百多户,年产包括门画、斗方、屏堂、杂条、拓片、案子在内的年画一千二百多万幅,远销云南、贵州、陕西、青藏、两湖及四川省内各地。绵竹木版年画的题材除传统的门神画以外,还涉及戏曲故事、山水花鸟、写景纪实、吉祥图案等。绵竹各地年画制作有专业分工,城区偏重拓片、杂条、斗方、案子,并兼及门画;清道乡偏重彩色清水大袍;遵道乡偏重美人、娃娃戏,如此等等。绵竹木版年画兴盛时,出现了行会组织“伏羲会”,自发对年画产品进行评议。20世纪初,绵竹木版年画开始衰落,此后日趋萧条,休业者众。

绵竹木版年画

绵竹木版年画与地方习俗紧密联系在一起,仅张贴就有许多规矩,不能违背。画中种种图像亦有不同的象征与解释,和图像一起反映或呈现在各种民俗仪式中。明清时,除神佛题材外,绵竹木版年画中已大量出现戏曲题材,绵竹的画师根据川剧剧目绘制年画,创作出《白狗争凤》、《五子告母》等作品。从体裁论,绵竹木版年画有“红货”和“黑货”之分,“红货”是指彩绘年画,“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

绵竹木版年画制作包括起稿、刻版、印墨、施彩、盖花等工序。其艺术特点一是手工彩绘,同一张版因不同的手绘,效果不一;二是对称性构图;三是运用色相和色度对比,尤善用金色(如沥金、堆金、贴金)。但比较而言,最见特色的还是“填水脚”(指用剩余颜料涂抹的一种样式)

国家非常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绵竹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有利与传统文化的流传。

二、绵竹年画的历史

一、绵竹年画的历史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的年画品种。由于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又称绵竹木版年画。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注入了新内容及现代人的审美趣味。

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二、绵竹年画历史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

她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还是一个谜。据《山海经》等记载,相传在东海渡朔山上有一棵弯曲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桠一直伸向东南方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树下有两位神将把守,是哥俩,名叫神荼(读音伸舒)、郁律(读音郁律)。

他们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从周代起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像,悬于大门或寝室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后来唐代,又出现了能镇邪纳祥的秦琼、尉迟恭的画像,这以后门神就越来越多了。不过,以往的门神,包括由门神演变而成的中国年画,多由画师手工画成,直至宋代,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木版年画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行和发展起来。

待到明清以后,形成了各具特色和最大规模的中国四大年画制作中心。即:四川的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花桃坞,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绵竹因盛产一种韧性极好的竹子,继而制作桃符,画为“神荼郁垒”,使绵竹木版年画在清代忆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无坞同称为中国木版年画四大家。 绵竹木版年画属民间美术,它植根民间,其装饰性和雕刻艺术,在早期显然受到汉代四川画像砖艺术的影响,从传承下来的传统木版年画作品中,仍可以感受到磅礴的气势和天真、质朴、粗犷的生命活力。

唐代是我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我国已出现了最早的宗教题材的木版年画,而木版年画艺术与雕刻印刷术对于人类文化的大量传播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安史之乱而进入蜀中的大批文人学士及画师中道释者居多,绵竹木版年画也受到宗教画影响,现存的绵竹年画中的中堂画“金刚”、“家神”、“魁星”和拓版“赵公镇宅”等,内容和形式都和宗教画同出一畴,其彩绘技巧和线条的装饰味与四川寺庙中的风格极为相近。

宋代,四川更是中国四大印刷中心之一,木版印刷已发展到刻技纯熟,印刷精美的程度。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汴京“迎岁节,市井皆卖门神……”吴自牧《梦粱录》载岁终“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纸乌镇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以主顾。”

另有史料证明,宋代在以成都为中心的附近各县都有生产年画的作坊,尤以“小成都”而闻名的川西古城绵竹的雕版印刷更为发达。据《续编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忆有相当成就……当时泸州及陕西蒲城地区已贴过内容喜庆的绵竹年画。”

明清两个朝代,尤其是清乾隆年间,是绵竹木版年画发展的辉煌时期。 清代中叶,四川城乡各地普遍兴建会馆时,多聘请绵竹画师和塑匠雕塑神像,彩绘梁壁,使年画师们的艺术在实践中得以发展;绵竹造纸业不断发展和革新,实验成功“粉笺纸”;年画作坊管理完善,分工细致,专人专事,精益求精,不论刻版、敷彩都达到较高水平,并出现有特色的流派和个人风格;外省和本地画商起了媒介的作用。

绵竹县志载:“商贩远自陕甘滇黔,裹银来市易画,仲冬则接踵城南,购运者遍于王道百五十里。” 由于以上原因,当时的年画作坊发展到三百余家,从业人员达一千多人,全县每年生产门画一千二百多万份,画条二百万份以上。

此时年画行会“伏羲会”成立,每年办会两次,会上要对各路年画进行评议,决出名次,这样一来,更促进了绵竹年画的发展,全县作坊遍布城区及西南、板桥、新市、清道、遵道、拱星等乡村,各流派的特色也更加突出。城内老字号“傅兴发”生产的门神工艺精细,五彩鲜艳,衣褶清晰,眉目生动。

“云鹤斋”的木版拓片享有盛誉。清道乡“曾发皓”、“何云发”的清水大袍自成一派,遵道乡的仁女,娃娃戏凤风格独特。

而肖华金专出斗方样张,有“肖斗方”之称。 当时绵竹县有大小年画市场小市在块中北河坝及清道乡,从清道乡起要摆到近城的南轩祠,约十五里路。

大市在城内南华宫,从腊月初一开始,每天要出售到二更天,直到腊月三十为止。绵竹年画经画商传播,除省内民众广为张贴外,还销于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并远销今越南、缅甸、印度及东南亚各国。

民国时期因农村经济破产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大影响了民众对年画的购买力,加上绵竹县豪霸横行,土匪啸聚,大小纸厂被洗劫或烧毁,年画作坊纷纷倒闭。昔年誉满中外的绵竹年画已是“丹青零落不成妍”的衰败景象。

绵竹年画,由于新中国的诞生又获得了新生。并从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俗物而进入人民艺术之宫。

经 *** 抢救扶持的绵竹年画又添“新章”。1963年曾赴成都、北京举办了观摩展览,博得首都文化界和美术家们的高度赞扬。

诗人郭沫若也即兴赋诗一首。此后,绵竹年画艺术在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的基础上迈也了新的步伐,一批年青的年画作者在老一辈艺人言传身教的辅导下迅速成长越来,他们认真研究吸引传统年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并发挥现代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创作了一批又一批新年画,这些作品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富于生活情趣,展示地方风情,参加了国内外美术作品展并获奖,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三、绵竹年画村的历史发展

绵竹年画村 ,位于中国四川古城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距离成都、绵阳只有八十公里左右,距市区5公里,规划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450亩。是专业加工、制作、经营绵竹年画系列产品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作坊。

绵竹年画村,位于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距市区5公里,规划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450亩,是一处以年画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为主,辅之以乡村旅游功能,结合新农村建设。距离成都、绵阳只有八十公里左右。

绵竹年画村加工、制作经营历史传统的“经典作品”,精美创新的“馈赠精品”,传统文化与时尚结合的“年画服饰”,古色与现代结合的“装饰品”、“纪念品”等,同时为弘扬绵竹地方民间文化提供传统与现代的美化服务。在绵竹市 *** 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民间艺人,开发名扬四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地方物色,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在开发这一资源的大好形势下,正式创建了“绵竹年画村”。

继国家级4a旅游区成功挂牌后,绵竹年画古镇又再添新景。2011年7月29日上午,绵竹市 *** 与四川绵竹瑞峰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总投资额16亿元的“中国年画古街”项目投资合同。据介绍,该项目主要依托绵竹年画村的古朴民居及中国传统年画,打造中国年画古街,建设“中国年画博物馆、中国第一孝子安安博物馆、绵竹剑南春宫廷酒博物馆”等三个历史博物馆。

四、绵竹年画历史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

她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还是一个谜。据《山海经》等记载,相传在东海渡朔山上有一棵弯曲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桠一直伸向东南方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树下有两位神将把守,是哥俩,名叫神荼(读音伸舒)、郁律(读音郁律)。

他们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从周代起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像,悬于大门或寝室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后来唐代,又出现了能镇邪纳祥的秦琼、尉迟恭的画像,这以后门神就越来越多了。不过,以往的门神,包括由门神演变而成的中国年画,多由画师手工画成,直至宋代,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木版年画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行和发展起来。

待到明清以后,形成了各具特色和最大规模的中国四大年画制作中心。即:四川的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花桃坞,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绵竹因盛产一种韧性极好的竹子,继而制作桃符,画为“神荼郁垒”,使绵竹木版年画在清代忆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无坞同称为中国木版年画四大家。 绵竹木版年画属民间美术,它植根民间,其装饰性和雕刻艺术,在早期显然受到汉代四川画像砖艺术的影响,从传承下来的传统木版年画作品中,仍可以感受到磅礴的气势和天真、质朴、粗犷的生命活力。

唐代是我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我国已出现了最早的宗教题材的木版年画,而木版年画艺术与雕刻印刷术对于人类文化的大量传播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安史之乱而进入蜀中的大批文人学士及画师中道释者居多,绵竹木版年画也受到宗教画影响,现存的绵竹年画中的中堂画“金刚”、“家神”、“魁星”和拓版“赵公镇宅”等,内容和形式都和宗教画同出一畴,其彩绘技巧和线条的装饰味与四川寺庙中的风格极为相近。

宋代,四川更是中国四大印刷中心之一,木版印刷已发展到刻技纯熟,印刷精美的程度。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汴京“迎岁节,市井皆卖门神……”吴自牧《梦粱录》载岁终“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纸乌镇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以主顾。”

另有史料证明,宋代在以成都为中心的附近各县都有生产年画的作坊,尤以“小成都”而闻名的川西古城绵竹的雕版印刷更为发达。据《续编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忆有相当成就……当时泸州及陕西蒲城地区已贴过内容喜庆的绵竹年画。”

明清两个朝代,尤其是清乾隆年间,是绵竹木版年画发展的辉煌时期。 清代中叶,四川城乡各地普遍兴建会馆时,多聘请绵竹画师和塑匠雕塑神像,彩绘梁壁,使年画师们的艺术在实践中得以发展;绵竹造纸业不断发展和革新,实验成功“粉笺纸”;年画作坊管理完善,分工细致,专人专事,精益求精,不论刻版、敷彩都达到较高水平,并出现有特色的流派和个人风格;外省和本地画商起了媒介的作用。

绵竹县志载:“商贩远自陕甘滇黔,裹银来市易画,仲冬则接踵城南,购运者遍于王道百五十里。” 由于以上原因,当时的年画作坊发展到三百余家,从业人员达一千多人,全县每年生产门画一千二百多万份,画条二百万份以上。

此时年画行会“伏羲会”成立,每年办会两次,会上要对各路年画进行评议,决出名次,这样一来,更促进了绵竹年画的发展,全县作坊遍布城区及西南、板桥、新市、清道、遵道、拱星等乡村,各流派的特色也更加突出。城内老字号“傅兴发”生产的门神工艺精细,五彩鲜艳,衣褶清晰,眉目生动。

“云鹤斋”的木版拓片享有盛誉。清道乡“曾发皓”、“何云发”的清水大袍自成一派,遵道乡的仁女,娃娃戏凤风格独特。

而肖华金专出斗方样张,有“肖斗方”之称。 当时绵竹县有大小年画市场小市在块中北河坝及清道乡,从清道乡起要摆到近城的南轩祠,约十五里路。

大市在城内南华宫,从腊月初一开始,每天要出售到二更天,直到腊月三十为止。绵竹年画经画商传播,除省内民众广为张贴外,还销于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并远销今越南、缅甸、印度及东南亚各国。

民国时期因农村经济破产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大影响了民众对年画的购买力,加上绵竹县豪霸横行,土匪啸聚,大小纸厂被洗劫或烧毁,年画作坊纷纷倒闭。昔年誉满中外的绵竹年画已是“丹青零落不成妍”的衰败景象。

绵竹年画,由于新中国的诞生又获得了新生。并从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俗物而进入人民艺术之宫。

经 *** 抢救扶持的绵竹年画又添“新章”。1963年曾赴成都、北京举办了观摩展览,博得首都文化界和美术家们的高度赞扬。

诗人郭沫若也即兴赋诗一首。此后,绵竹年画艺术在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的基础上迈也了新的步伐,一批年青的年画作者在老一辈艺人言传身教的辅导下迅速成长越来,他们认真研究吸引传统年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并发挥现代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创作了一批又一批新年画,这些作品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富于生活情趣,展示地方风情,参加了国内外美术作品展并获奖,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五、绵竹历史

绵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面积1245.3平方公里,海拔504至4406米,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点,西北崇山峻岭,东南平畴沃野,内河纵横,水源充沛。

全市辖24镇2乡,43个居民委员会,262个行政村,1915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达513859人。被誉为“天下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

历史悠久。1995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

物华天宝。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

森林占幅员面积的49.8%,全市绿化覆盖率为49.5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5.1平方米。绵竹矿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达40余种,其中磷矿为全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

国家名泉“玉妃泉含锶矿泉水”是发展酿酒和饮料业得天独厚的资源。崇山密林中栖息生长着大熊猫、金丝猴、苏门羚、毛冠鹿和珙桐、红豆木、桫椤等150多种珍稀动植物以及冬虫夏草、贝母、天麻、黄伯、杜仲等众多名贵药材。

九顶山是“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生态走廊”的主体部分,已被省 *** 纳入“岷山山系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九顶山所在的龙门山系被国土资源部首批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

人杰地灵。旧志载:“汉有五忠,宋有三贤”,晚清有“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杨锐。

近现代有令人崇敬的早期 *** 员王干青、骆是愚、赵利群和造诣精深的爱国高僧能海法师。境内保存的历史古迹众多,有诸葛双忠祠、张咸计夫人墓、圭峰禅师墓、南轩祠、杨锐墓祠、王干青烈士墓;有五百金罗汉坐殿的“天下第一禅林”祥符寺、道教圣地严仙观、川西灵隐三溪寺、千年名刹吉祥寺、金刚道场云悟寺等著名寺院和紫岩书院遗址,回澜塔等古建筑。

名酒之乡。“唐时宫庭酒,盛世剑南春”。

从2000多年酿酒历史中生长出来的一朵奇葩——中国名酒剑南春,誉满神州,香溢四海,曾60多次荣获国际和国家级质量金奖。1999年“剑南春”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年画之乡。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源于明盛于清,到清乾隆嘉庆年间生产规模达鼎盛时期,绵竹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内容以避邪迎祥、风土人情、戏曲故事、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等为主。

绵竹年画作品先后应邀在欧、亚、南北美洲50多个国家展出,深受国外艺术界青睐。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木版年画)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绵竹年画村的历史发展

绵竹年画村 ,位于中国四川古城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距离成都、绵阳只有八十公里左右,距市区5公里,规划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450亩。

是专业加工、制作、经营绵竹年画系列产品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作坊。 绵竹年画村,位于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距市区5公里,规划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450亩,是一处以年画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为主,辅之以乡村旅游功能,结合新农村建设。

距离成都、绵阳只有八十公里左右。 绵竹年画村加工、制作经营历史传统的“经典作品”,精美创新的“馈赠精品”,传统文化与时尚结合的“年画服饰”,古色与现代结合的“装饰品”、“纪念品”等,同时为弘扬绵竹地方民间文化提供传统与现代的美化服务。

在绵竹市 *** 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民间艺人,开发名扬四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地方物色,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在开发这一资源的大好形势下,正式创建了“绵竹年画村”。 继国家级4a旅游区成功挂牌后,绵竹年画古镇又再添新景。

2011年7月29日上午,绵竹市 *** 与四川绵竹瑞峰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总投资额16亿元的“中国年画古街”项目投资合同。据介绍,该项目主要依托绵竹年画村的古朴民居及中国传统年画,打造中国年画古街,建设“中国年画博物馆、中国第一孝子安安博物馆、绵竹剑南春宫廷酒博物馆”等三个历史博物馆。

七、你知道绵竹的年画吗,怎么样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花桃坞,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她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还是一个谜。据《山海经》等记载,相传在东海渡朔山上有一棵弯曲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桠一直伸向东南方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树下有两位神将把守,是哥俩,名叫神荼(读音伸舒)、郁律(读音郁律)。

他们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从周代起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像,悬于大门或寝室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后来唐代,又出现了能镇邪纳祥的秦琼、尉迟恭的画像,这以后门神就越来越多了。不过,以往的门神,包括由门神演变而成的中国年画,多由画师手工画成,直至宋代,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木版年画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行和发展起来。

待到明清以后,形成了各具特色和最大规模的中国四大年画制作中心。即:乾隆、嘉庆年间,绵竹有大小年画作坊300余家,年画专业人员逾千人,年产年画1200多万张,产品除运销湖南、湖北、陕西、甘肃、青海和西南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品类繁多:有避邪迎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名人字画、花鸟虫鱼等。其中最有趣的是《耗子嫁女》、《狗咬财神》、《看官盗壶》等民间传说。

按制作方法分为“捶墨”、“落墨”和 “填色”三大类。“捶墨”即木板拓片(总称黑货),内容多为民俗和名人字画,神话传说等“落墨”:以水墨为主,色彩淡雅,近似国画“小写”,内容多为神像和各种戏曲故事。

“填色”(总称红货),按繁简可分七种,有“明历明挂”、“ 色金”、“ 印金”、“花金”、“常行”、“ 水墨”、“及”“填水脚”。其中尤以”明历明挂”的绘制最为工整细腻,色彩也异常艳丽多彩。

至于“填水脚”,用色单纯,寥寥数笔,挖主写意,却十分生动传神,非绵竹年画高手,不能为之,被专家学者淮为珍品。从规格看,有大毛、二毛、三毛之分(毛是绵竹年画专用粉笺纸的开张)。

所谓大毛,就是整张粉笺纸上作画,大多绘秦琼,尉迟公等武将,飞称武门神。将其贴于大门之上,意在御凶求安,护卫家宅。”

二毛”者,即张贴于二门的文门神,其画稍小于前者,此类多系求福、求喜、求富贵的内容。贴于寝室门或灶屋门的三毛,画幅小于二毛,大多为仕女、娃娃题材,如观花美人、八宝童子等,那有魅力的艺术造型,特别逗人喜爱。

此外还有一种属于稀有的落地门神,它是一种与大门一样大小的特大门神。这类门神常见于旧时代大户人家的庞大龙门之上,内容多为武将。

从形式看,绵竹年画分为斗方、横披、中堂、条屏等,似同国画分幅相近但却别具一格。绵竹年画的斗方,并非文人戏笔,而是《老鼠娶亲》、《三猴烫猪》等讽谕性独幅小品。

绵竹年画的横披,一般是表现人物众多的大场面的《文姬归汉》、迎春图》等。 《迎春图》可算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

作者系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此图描绘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长卷描绘了400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民族研究和艺术价值。属国家一级文物,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绵竹年画条屏有四条屏、八条屏、十二条屏之分。内容多表现情节曲折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一类,如《三国演义》、《百寿图》、《二十四孝》等。

绵竹年画的中堂均是表现吉祥内容,如《麻姑献寿》、《紫微高照》等。现在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变化,又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现代人们审美情趣的各式各样的新年画。

同时装裱形式和内容等都做了改革和创新,深受人们的青睐。 7个月前 - 检举 2 1 添加/查看意见(0) 还可输入300个字 请输入上图中的验证码,字母不区分大小写。

提问者对最佳答案的评价 3q 其他回答(3) 猴子 圣贤 绵竹年画绘画性强是区别于其它诸家年画的主要特征,也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她既承传了唐代之前手工绘制年画的制作风格又继承了唐宋雕版印刷的风格。绵竹年画和中国其它年画一样首先是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全靠人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

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画幅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 绵竹年画有南派和北派之分,绵竹书画院为了弘扬传统,满足国内外年画爱好者的需要,特聘请年画大师绘制了部分绵竹传统年画作品以供收藏。

这些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为了方便你的阅读选购,以内容分类,大致分为门神,仕女,童子,戏剧故事等。

(规格:40cmx 27cm. 安徽高档宣纸绘制。****每张年画都有绵竹年画收藏印和年画大师印****)。

三、明清时期,()年画是西南地区的最重要的年画品种。

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

(2011-10-29 08:23:35)

分类: 杂谈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的年画品种。由于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注入了新内容及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她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还是一个谜。据《山海经》等记载,相传在东海渡朔山上有一棵弯曲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桠一直伸向东南方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树下有两位神将把守,是哥俩,名叫神荼(读音神涂)、郁律(读音郁律)。他们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从周代起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像,悬于大门或寝室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后来唐代,又出现了能镇邪纳祥的秦琼、尉迟恭的画像,这以后门神就越来越多了。不过,以往的门神,包括由门神演变而成的中国年画,多由画师手工画成,直至宋代,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木版年画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行和发展起来。待到明清以后,形成了各具特色和最大规模的中国四大年画制作中心。即:四川的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品类繁多。归纳起来有:避邪迎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名人字画、花鸟虫鱼等。

绵竹年画主要有木版套色、绘印结合、完全绘制 3 种。技法上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彩绘和工笔重彩画的某些手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而又和谐。

绵竹年画绘画性强:在绘制风格上,她既承传了唐代之前手工绘制年画的制作风格又继承了唐代之后雕版印刷年画的风格。绵竹年画和中国其它年画一样首先是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全靠人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画幅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这是绵竹年画区别于其它诸家年画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彩绘过程,艺人们叫她一黑(指黑线版)二白(指人物手脸底色及靴底作白)三金黄(指衣冠及道剧的橙黄色)五颜六色穿衣裳(指洋红、桃红、黄丹、佛青、品蓝、品绿等)。此外,还辅以“明展明挂”手法,借助同类色的深浅变化,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装饰情趣。

绵竹年画色彩鲜艳明快:年画艺人在他们的作品上无拘无束地使用着尽可能艳丽的颜色:桃红、佛青(近似兰原色)、猩红、草绿、金黄……大红大绿、又热闹、又刺激,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在强烈的对比中,也讲究适意和和谐。他们常常用少量的复色:“二门子灰”、或金、银、黑、白等线、面穿插在对比强烈的色彩中间,以协调画面色调。艺人们把他们多年来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配色经验,扑素的总结成了一句蕴含着深刻美学原理的口诀:“深配浅、酽(指浓度)配淡,深浅酽淡要相间。”绵竹年画的颜色多用矿物质色和民用染料,根据季节不同制作时调以不同成份的胶矾,使作品颜色爽朗,耐晒耐淋,经久不败色。

绵竹年画线条古拙流畅:线条是绵竹木版年画造型及构图的基本手段,形因线而立,神因线而传。绵竹年画画师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一整套以线造型的艺术规律。绵竹年画艺人有画诀曰"流水褶子(指线条)要活套,铁线褶子要挺直。"这一曲一伸的变化是绵竹年画用线的动感和静感的艺术处理,它给整个画面赋予韵律感和节奏感。

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避邪迎祥、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戏曲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讽刺幽默、花鸟虫鱼等等。形式丰富多彩,有门画、斗方、横推、中堂、条屏、单条、木版拓片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增添了册页、扇面、贺年卡、挂历、台历、手卷、广告年画等新形式。门神是绵竹传统年画的主要品种。它的大小分为“大毛”、“二毛”、“三毛”,“四毛”等规格(毛是对纸张大小的特殊称谓)鲁迅先生曾收藏过的绵竹年画《老鼠嫁女》绵竹年画古版林则徐书法题材内容非常丰富,有深受民众爱戴的历史人物、英勇的武士、娟秀的美人、快乐的儿童以及祥瑞的动物花果等。斗方,多是讽刺寓意的独版小品,是一种民间讽刺画。如《老鼠嫁女》、《三猴烫猪》等。杂条,多是参照民间传说,以及孝道、福寿文化内容,戏曲和文学作品中最动人的情节刻绘成人物画。也有民间风采的花鸟画。如《二十四孝图》、《百寿图》、《西游记》等。横推,一般是表现人物众多的大场面的横幅画卷,如《迎春图》、《百子图》等。《迎春图》 她是绵竹年画横排的代表作,作者系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此图描绘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长卷描给了四百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民族研究和艺术价值。属国家一级文物,被专家学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绵竹年画内容广泛,避邪迎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名人字画、花鸟虫鱼等,按制作方法分为"捶墨"、"落墨"和"填色"三大类。"捶墨"即木板拓片(总称黑货),内容多为民俗和名人字画,神话传说等。"落墨":以水墨为主,色彩淡雅,近似国画"小写",内容多为神像和各种戏曲故事。"填色"(总称红货),按繁简可分七种,有"明历明挂"、"色金"、"印金"、"花金"、"常行"、"水墨"及"填水脚"。其中尤以"明历明挂"的绘制最为工整细腻,色彩也异常艳丽多彩。至于"填水脚",用色单纯,寥寥数笔,挖主写意,却十分生动传神,非绵竹年画高手,不能为之,被专家学者淮为珍品。从规格看,有大毛、二毛、三毛之分(毛是绵竹年画专用粉笺纸的开张)。所谓大毛,就是整张粉笺纸上作画,大多绘秦琼,尉迟公等武将,飞称武门神。将其贴于大门之上,意在御凶求安,护卫家宅。"二毛"者,即张贴于二门的文门神,其画稍小于前者,此类多系求福、求喜、求富贵的内容。贴于寝室门或灶屋门的三毛,画幅小于二毛,大多为仕女、娃娃题材,如观花美人、八宝童子等,那有魅力的艺术造型,特别逗人喜爱。此外还有一种属于稀有的落地门神,它是一种与大门一样大小的特大门神。这类门神常见于旧时代大户人家的庞大龙门之上,内容多为武将。 最有趣的是《耗子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看官盗壶》等民间传说。

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

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门画、斗方、画条。其中门画制作手法多样;画条,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供厅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张贴之用。门画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贴大门、厅门、房门、灶门之用。

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

从形式看,绵竹年画分为斗方、横披、中堂、条屏等,似同国画分幅相近但却别具一格。绵竹年画的斗方,并非文人戏笔,而是《老鼠娶亲》、《三猴烫猪》等讽谕性独幅小品。绵竹年画的横披,一般是表现人物众多的大场面的《文姬归汉》、迎春图》等。

《迎春图》:可算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作者系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此图描绘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长卷描绘了400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民族研究和艺术价值。属国家一级文物,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绵竹年画条屏有四条屏、八条屏、十二条屏之分。内容多表现情节曲折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一类,如《三国演义》、《百寿图》、《二十四孝》等。

绵竹年画的中堂均是表现吉祥内容,如《麻姑献寿》、《紫微高照》等。现在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变化,又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现代人们审美情趣的各式各样的新年画。同时装裱形式和内容等都做了改革和创新,深受人们的青睐。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在绘制风格上,绵竹年画和中国其他年画一样,首先是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最后完成全部靠[4]手工彩绘,与其它地区"色版套印"年画有明业区别。同样一张木刻版,通过不同艺人的加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效果,所以用一句话概括,绵竹年画绘画画性强。它既承传了唐代年画由画师手工画成的技法,又继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术的技术,是绵竹年画的主要特点之一。另外,绵竹年画在用纸、用笔、用色上也别具一格。传统绵竹年画一般都用粉笺纸(当地所产的土纸上面涂一层薄薄的彭州白泥)和鸳鸯笔(特制扁笔,一边蘸水,一边蘸色),颜色多用矿物色和民间染料加胶矾调制而成。主色有佛青、桃红、猩红、草绿,其次是金黄、天蓝等,约束人以单纯强烈、鲜艳明快、对比和谐的色彩效果。这样可使手绘色采更加厚重,风吹日晒经久不变。由于用笔、用纸、用色的独特性,使绵竹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绵竹年画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代民间艺人不断地实践和更新,从内容到形式逐步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幅年画的完成,先由画师起稿,刻版师雕版,再印刷到纸上描绘。其线条只起轮廓线作用,必须以彩绘艺人按程序施彩而成。由于用色除品色(染料色)外,也兼用石色(矿物质色),因石色的覆盖力强,原有的雕刻线经不同的石色覆盖后,还须重新勾线,只是画面上的品色部分,因其色泽透明,原有的刻线虽经覆盖仍清晰可见,便不再勾线。这两种处理方式相结合,形成了绵竹年画水印与彩绘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绵竹年画无论是门画或是斗方,大部分的构图,都讲究高度的简练,在有限的画面上较合理地使用宾主、虚实、呼应、开合等对立统一法则,达到对称、均齐和别致的装饰意趣效果,构成了绵竹年画完整、饱满的艺术特色。从门画的武将文官到斗方中的仕女童子,多不设或少设背景,那画面的白纸,不是画面的割裂而是有机地联系着画中各部分,这种“取一而舍万千,明一而现千万”的大胆构想和处理让我们从中体味到构成的力量,从而超越视觉范围,给人以自由驰骋的理想天地。

绵竹年画在色彩上的处理是别具一格的,其基本色有黄丹、佛青、桃红、草绿等四色。运用色相和色度的对比,是民间彩绘大师们所惯用的手法。它单纯而艳丽,浓重而明快,对比而和谐。他们还用称为“鸳鸯笔”的扁笔在画面上构成了既有立体感又有质感的特殊效果。而借助色彩同类色深浅及阶梯变化,造成了深、浅、明、暗的过渡,所形成的立体效果,增加了画面的节奏和装饰情趣。

“填水脚”是绵竹木版年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出自那些技术娴熟的艺人之手。旧时年画艺人一般受雇于人,“明展明挂”等画法是按画铺或作坊的要求而作,“填水脚”则是属于艺人自己支配的。艺人们在除夕之夜为老板做完年终之活后,趁收拾画案的片刻工夫,利用颜料碗的余色,在剩纸上匆忙赶绘出几对门神,赶往夜市出售,赚点外快,帮补生计。在画“填水脚”时,时间短促,艺人凭真功夫一气呵成,笔锋奔放雄健、神韵十足,别具洗炼、概括之情趣。“填水脚”以它的天真、质朴、粗犷而成为绵竹年画中的珍品,深为艺术界称道。

清末画师黄瑞鹄的《迎春图》,堪称绵竹年画的杰作,此图描绘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以六米长卷描绘了四百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具有很高的民俗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

细活:明展明挂:为绘工精细富丽的一种 ;

勾金:笔蘸金粉或银粉勾出图案

花金:是彩绘后的再加工,用木制花型戳子,拓上金或银色花纹,现所见花戳子约三十几种,分服饰花、帽花、衣角花、袖口花

印金:印过墨线和彩绘后,再用原印版复印一遍胶水(脸手除外),然后撒上金粉或银粉,扫净余粉后即显出金线或银线。

粗活:水墨:讲究笔墨烘染和淡雅的色调;

常形,力求设色单纯;

填水脚:即寥寥几笔大写意,是绵竹年画的特色绘法

名作:《迎春图》可算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作者系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此图描绘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长卷描绘了400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民族研究和艺术价值。属国家一级文物,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黄瑞鹄,字宗翼,1865年(清同治四年)生于绵竹城关。卒于1938年,享年73岁。其作品多以历史题材为主,画人物场景是最为突出的艺术成就,斗方画最为抢手。其所作《投笔从戎》、《带子回朝》、《二进宫》、《正气歌》、《晋代董狐笔》等,为当时绵竹收藏家刘自德所藏。

年画《迎春图》,应为黄瑞鹄受清末绵竹富商杜敬成之聘,在杜敬成家花半年时间完成的春游风俗画。《迎春图》以连环组画的形式构成,每幅长48厘米,宽48厘米。这是一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力作长卷,根据四幅画卷的画面内容,大致分为四部分:迎春、游春、台戏、打春。此画卷目前仅留四条幅,无论怎样对接也找不到四条幅的接口处。如第一幅后面的抬“三牲”和第二幅耍龙狮舞,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连接或过渡之处。第二幅结尾处的骑马官员从砖坊出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和第三幅刚出一门坊的台戏对接,第三幅结尾的《西游记》台戏,怎么也不可能和第四幅的打春牛对接。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但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还是一个谜。据《山海经》等记载,相传在东海渡朔山上有一棵弯曲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桠一直伸向东南方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树下有两位神将把守,是哥俩,名叫神荼(读音伸舒)、郁律(读音郁律)。他们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从周代起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像,悬于大门或寝室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后来唐代,又出现了能镇邪纳祥的秦琼、尉迟恭的画像,这以后门神就越来越多了。不过,以往的门神,包括由门神演变而成的中国年画,多由画师手工画成,直至宋代,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木版年画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行和发展起来。待到明清以后,形成了各具特色和最大规模的中国四大年画制作中心。即:四川的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花桃坞,被誉"中国年画四大家"。乾隆、嘉庆年间,绵竹有大小年画作坊300余家,年画专业人员逾千人,年产年画1200多万张,产品除运销湖南、湖北、陕西、甘肃、青海和西南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绵竹因盛产一种韧性极好的竹子,继而制作桃符,画为“神荼郁垒”,使绵竹木版年画在清代忆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无坞同称为中国木版年画四大家。

绵竹木版年画属民间美术,它植根民间,其装饰性和雕刻艺术,在早期显然受到汉代四川画像砖艺术的影响,从传承下来的传统木版年画作品中,仍可以感受到磅礴的气势和天真、质朴、粗犷的生命活力。

唐代是我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我国已出现了最早的宗教题材的木版年画,而木版年画艺术与雕刻印刷术对于人类文化的大量传播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安史之乱而进入蜀中的大批文人学士及画师中道释者居多,绵竹木版年画也受到宗教画影响,现存的绵竹年画中的中堂画“金刚”、“家神”、“魁星”和拓版“赵公镇宅”等,内容和形式都和宗教画同出一畴,其彩绘技巧和线条的装饰味与四川寺庙中的风格极为相近。

宋代,四川更是中国四大印刷中心之一,木版印刷已发展到刻技纯熟,印刷精美的程度。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汴京“迎岁节,市井皆卖门神……”吴自牧《梦粱录》载岁终“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纸乌镇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以主顾。”另有史料证明,宋代在以成都为中心的附近各县都有生产年画的作坊,尤以“小成都”而闻名的川西古城绵竹的雕版印刷更为发达。据《续编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忆有相当成就……当时泸州及陕西蒲城地区已贴过内容喜庆的绵竹年画。”

明清两个朝代,尤其是清乾隆年间,是绵竹木版年画发展的辉煌时期。

清代中叶,四川城乡各地普遍兴建会馆时,多聘请绵竹画师和塑匠雕塑神像,彩绘梁壁,使年画师们的艺术在实践中得以发展;绵竹造纸业不断发展和革新,实验成功“粉笺纸”;年画作坊管理完善,分工细致,专人专事,精益求精,不论刻版、敷彩都达到较高水平,并出现有特色的流派和个人风格;外省和本地画商起了媒介的作用。绵竹县志载:“商贩远自陕甘滇黔,裹银来市易画,仲冬则接踵城南,购运者遍于王道百五十里”。 年画作坊发展到三百余家,从业人员达一千多人,每年生产门画一千二百多万份,画条二百万份以上。此时年画行会“伏羲会”成立,每年办会两次,会上要对各路年画进行评议,决出名次,这样一来,更促进了绵竹年画的发展,全县作坊遍布城区及西南、板桥、新市、清道、遵道、拱星等乡村,各流派的特色也更加突出。城内老字号“傅兴发”生产的门神工艺精细,五彩鲜艳,衣褶清晰,眉目生动。“云鹤斋”的木版拓片享有盛誉。清道乡“曾发皓”、“何云发”的清水大袍自成一派,遵道乡的仁女,娃娃戏凤风格独特。而肖华金专出斗方样张,有“肖斗方”之称。

当时绵竹县有大小年画市场小市在块中北河坝及清道乡,从清道乡起要摆到近城的南轩祠,约十五里路。大市在城内南华宫,从腊月初一开始,每天要出售到二更天,直到腊月三十为止。绵竹年画经画商传播,除省内民众广为张贴外,还销于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并远销今越南、缅甸、印度及东南亚各国。

民国时期因农村经济破产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大影响了民众对年画的购买力,加上绵竹县豪霸横行,土匪啸聚,大小纸厂被洗劫或烧毁,年画作坊纷纷倒闭。昔年誉满中外的绵竹年画已是“丹青零落不成妍”的衰败景象。

绵竹年画,由于新中国的诞生又获得了新生。并从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俗物而进入人民艺术之宫。经政府抢救扶持的绵竹年画又添“新章”。1963年曾赴成都、北京举办了观摩展览,博得首都文化界和美术家们的高度赞扬。诗人郭沫若也即兴赋诗一首。此后,绵竹年画艺术在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的基础上迈也了新的步伐,一批年青的年画作者在老一辈艺人言传身教的辅导下迅速成长越来,他们认真研究吸引传统年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并发挥现代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创作了一批又一批新年画,这些作品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富于生活情趣,展示地方风情,参加了国内外美术作品展并获奖,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由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绵竹年画节”,每年1月至2月举行。绵竹市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自汉高祖六年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绵竹民间木版年画即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993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年画之乡”,1994年入选“中国民间艺术一绝”,1997年荣获第五届中国艺术节金奖。

2002年的年画节历时二十天,而2003年的年画节则历时一个月,以“民间艺术的保护、开发与民俗旅游”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达到了“发掘传统民俗资源,壮大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绵竹形象”的目的。绵竹出年画,展画迎嘉宾;绵竹产美酒,举杯邀朋友。绵竹年画已成为一张走向世界的名片。

截今为止,绵竹年画已被全世界50多家博物馆和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收藏家所收藏;已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中国》、《今日中国》、香港《文汇报》、《申报》、《新晚报》、台湾《大地》等两百多家报章、杂志、电台、电视台专题宣传、介绍。先后赴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上沃尔特、马里、智利、香港、台湾等30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其艺术价值得到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1962年,绵竹年画在中央美术馆展览,郭沫若观后,即兴赋诗赞曰:“真是洋洋大观,仿佛回到四川,门神皮影真好看,回忆幼时过年,无怪产生扬马,后来又有了瞻,工人手艺不平凡,千载百花烂漫”。1979年,著名英籍华人作家韩素英莅蓉,在关于巴蜀文化的一次谈话中,她说:“绵竹年画是地道的民族文化,地道的乡土艺术。美国大百科全书都有记载”。同时,绵竹年画社每年都有数百幅绵竹传统年画、手绘年画、蜀绣年画、绵竹年画手绘挂历、手绘明信片、出版年画、广告年画、木雕年画、绢绘年画在国内外销售,或作为国事对外宣传的馈赠礼品。

绵竹年画之一(网照)

绵竹年画之二(网照)

绵竹年画之三(网照)

绵竹年画之四(网照)

绵竹年画之五(网照)

绵竹年画之六(网照)

绵竹年画节(网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11——绵竹木版年画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木版年画

绵竹木版年画

绵竹年画——泥土经典

四川绵竹传统木版年画珍赏

小全张《绵竹木版年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首页万象文化人生生活健康

教育职场理财娱乐艺术上网

留言交流回顶部

联系我们

触屏版| 下载app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9]6000-69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77号

Top